当赤水河迎来一年中最清澈的季节,黔北高原的红缨子高粱在秋风中垂下饱满的穗头,贵州迎宾酒在茅台镇庄重开启了一年中最神圣的仪式—乙巳年重阳下沙。

01
与自然共生,酿造智慧
重阳时节的茅台镇,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。此时气候条件独具匠心,温度适宜、湿度恰当,为微生物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。
清晨,祭水大典在赤水河畔庄严举行。取水官泛舟至河心,取回今秋第一坛酿酒用水。这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仪式,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酿酒人对自然敬畏之心的表达。“这水,是酿酒的灵魂。”老师傅的朴素话语,道出了酿酒的真谛。
在下沙现场,新老两代酿酒人协同作业。润粮、拌和、上甑,每个动作都凝聚着世代传承的经验。这种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,使贵州迎宾酒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,更符合当代消费者的需求。
贵州迎宾酒从选种、播种到收割,每一步都遵循严格的生态标准,只为让每一粒红缨子高粱发挥出最佳状态。
“我们种的高粱,最终会变成香飘万里的美酒。”农户朴实的话语中,洋溢着地域的自豪感,这份对土地的深情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血脉。

02
从土地,到文明的升华
在这里,酿酒已不仅是一门技艺,更是一种文明的实践。它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,从土地到文明的升华。
随着下沙工序完成,新一轮酿造周期正式开启。这些刚刚下窖的粮食将开启漫长旅程,在时光沉淀中完成品质的升华。
贵州迎宾酒严格遵循“12987”传统工艺,完整传承一年周期、两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的酿造精髓。这场年度盛事,不仅标志着新酿酒周期的开始,更象征着传统酿造文化的时代延续。
在这片被自然眷顾的土地上,酿酒人用匠心守护着传承千年的酿造智慧。
正如酿酒人所言:“这里的每一滴酒,都是山与河的对话。”
当明年新酒出炉时,人们品尝到的将不仅是美酒的醇香,更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、对传统工艺的坚守、对品质极致的追求——这一切,都始于这个重阳节的下沙之约。
在举杯相庆的时刻,人们品味到的是贵州酿酒人的智慧与匠心,是贵州酒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创新。